本報北京3月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章正 白皓)今天下午,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部長通道”——人民大會堂北門回應了媒體關注的三大熱點問題。
畢節留守兒童慘劇是階段性現象
李立國說:“貴州畢節留守兒童發生的慘劇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現象?!?/p>
去年6月,在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發生了4名留守兒童在家中集體喝農藥自殺的悲劇。
李立國表示,春節前,國務院制定和印發了《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這份文件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家庭盡責的格局和思路來研究制定,分別規定了縣政府、鄉政府、街道、村委和居委會承擔的職責,明確了需要各部門協同負責。
他認為,對留守兒童的保護應該進一步強調和明確家庭監護主體責任,同時地方政府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也應履行職責。
李立國說,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群團組織的作用結合起來,就能把關愛留守兒童的保護體系建設得更加完善。
李立國表示,為了把對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編密織牢,還要明確構建和落實農村留守兒童出現問題的強制報告機制、應急處置機制、評估幫扶機制、監護干預機制。
農村養老服務是發展重點
李立國表示,目前,僅有3%~4%的老人選擇到養老機構養老,其中主要是失能、半失能、高齡和其他有需要的老人。2013年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加快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就是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
李立國表示,家庭養老是子女對老人履行贍養義務,從經濟到生活照料;居家養老則是是立足家庭、享有社會養老服務,老人雖然依然生活在家庭,但是有社會服務進入家庭對其養老提供支持。
李立國說,將采取3個措施規范和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一,指導各地加強社區日間照料的設施,讓老年人在本社區就可以得到餐飲、醫療等服務;二,鼓勵社會力量、民營機構,開展社區和家庭養老服務;三,依托“互聯網+”鼓勵建設養老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沒有圍墻的養老院”,使老年人通過信息平臺的對接,享有從生活照料到各種繳費等各個方面的社會服務。
另外,鼓勵和支持港澳養老服務提供者到內地,尤其是到廣東、福建舉辦非營利性的養老機構,并且可以按照非營利性的機構屬性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
李立國說,農村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相對滯后于城市,更是今后養老服務的發展重點。農村要發展互助式的養老,還要讓鄉鎮敬老院成為當地的養老服務中心。
2018年全面完成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
李立國說,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是黨中央國務院已經確定的一項改革任務。從2013年開始,有些地方開始探索脫鉤,主要是職能、機構、財務、人員、外事和黨建等與行政機關的分離。
他介紹,改革有利于行業協會商會權責明確、依法自治,更好地發揮誰作用。發改委、民政部等有關部門,在實施脫鉤中,已經制定了配套文件,脫離過程中對行業協會商會發揮作用、發展、成長,在政府購買服務和財稅優惠上,辦公設施的應用上,也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既是支持脫鉤更是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長遠的發展。
李立國稱,當前和今后,民政部作為社會組織登記管理部門,要抓好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第一批脫鉤試點工作。此前,根據各個業務主管部門的動員和申報,確定了148家作為第一批作為試點單位,現在核準了25部門主管的61家行業協會商會脫鉤試點方案。
李立國說:“我們對地方民政部門上報地方的脫鉤方案,也在辦理核準手續,在第一批試點工作完成和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爭取到2018年這項工作全面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