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返鄉創業熱潮涌動。近來,許多在外地打工的農民工返鄉當起了“創客”,并成為新趨勢。
然而,返鄉創業并非易事,記者調查發現,技術匱乏正成為返鄉農民工創業的瓶頸。
遭遇無技之痛——
行業技術和知識的匱乏,對市場風險預測不及時,給農民工創業帶來困難
2月26日,石家莊市藁城區“春風行動”活動現場,張彥路轉了半天,也沒找到合適的工作。
張彥路來自藁城區張家莊鎮趙莊村,曾在一家化工廠工作了18年,是車間操作工。39歲的他,去年年底創業失敗,投資幾萬元的服裝公司賠了,最后關門。
“雖然有創業激情,但服裝裁剪技術缺乏,產品跟不上市場發展形勢,最后只能以失敗告終?!睆垙┞犯嬖V記者。
記者調查發現,受技能的制約,一些創業者選擇的創業項目往往科技含量不高、抗風險能力不強。
“想從事市場前沿的創業,但技術條件不成熟,沒找到合適的項目?!睆埥ǔ瘺]有像許多返鄉創業農民工那樣僅僅圍繞餐飲等領域創業,而是打算瞄準有品牌、有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項目。張建朝是正定縣正定鎮北賈村人,曾在石家莊、昆明等地的乳品企業、畜牧企業工作。
兩年來,因為技術原因,張建朝的4次創業想法仍舊停留在計劃中。初期,他打算成立一家建材公司,因為對市場沒把握,沒敢投資。后又想成立一家裝飾材料公司,但苦于沒有相關技術。再后來,他又想成立管道公司,但因為技術要求高,仍處于觀望中。今年年初,他準備以“互聯網+”模式進行創業,在網上賣鞋柜,但因為沒有掌握好網絡技術,項目還沒有實施。
記者調查發現,農民工返鄉創業主要有三種類型。機會拉動型創業,農民工多數在外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管理經驗、資金等,這樣的創業有發展潛力。生存推動型創業,主要以解決自我就業和謀生為主,如家庭小工廠、小作坊、小餐館等,雖然對技術和管理要求不高,但這種類型創業很難做大做強。借助互聯網等媒介創業,以新生代農民工為主的“創客”,不再瞄準中低端項目,而是逐步向文化傳媒、現代商貿、“互聯網+”等方向發展。
張建朝說,無論是中低端項目,還是“高大上”項目,缺乏相應技術都會成為創業的“攔路虎”。行業技術和知識的匱乏,對市場風險預測不及時,給農民工創業帶來困難。
面臨提技之難——
農民工技能提升面臨新變化新挑戰,創業的技術門檻在提高
一年多了,藁城區的姚興輝還是沒有創業。她去年在石家莊市一家技工學校參加了為期38天的面點工藝培訓,但沒能掌握高級面點制作工藝,無法開店。
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而言,技能提升是一道難題?!耙菦]有朋友在技術上的幫助,我不可能成功?!?月2日,巨鹿縣樊家堂村返鄉創業者樊保山告訴記者,他曾常年在外打工,從事衛浴安裝和修理,發現多數馬桶存在浪費水現象,于是下決心研究節水馬桶。
在使出渾身解數,又花了數萬元費用后,相關技術難題還是沒能解決。關鍵時候,他得到了一位朋友的幫助,才得以突破技術障礙,最終設計出腳踏活塞式節水馬桶。
“并不是所有的返鄉農民工都適合創業,99%創業者的項目在3年內死掉,技能無法提升是一個重要因素?!狈I秸f,市場千變萬化,要求創業者的技能和知識要隨時更新。
來自省內相關部門的調查顯示,2015年,我省農民創業者文化素質以中學和小學程度為主,75%的返鄉創業者無法提升技能,在項目選擇、人員使用安排上往往會因操作不當造成巨大損失。
技能提升難,成為許多返鄉創業者遇到的難題。省人社廳就業促進處調研員劉建民指出,“互聯網+”時代,創業技術門檻在提高,返鄉創業者無論在任何行業,都必須通過提升技能來應對多變的市場。
探求強技之策——
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民工創業技能培訓,引導他們因地制宜創業
春節期間,被親戚們稱為“油博士”的田保四處托人想參加技能培訓。去年年底,遷安市“返鄉創客”田保開了一家油坊,依托家鄉花生產業優勢,壓榨花生油。但他遇到了沒地方參加培訓的難題,因為當地沒有開展相關專業技能培訓。
田保說,相關部門應圍繞農民急需的農業技術,組織“開小灶”式技能培訓,進行分類集中培訓,引導農民工因地制宜進行創業。
“培訓是提升創業技能的根本途徑?!眲⒔裰赋?,要根據需求對返鄉創業農民工開展技能培訓,并逐漸向中高級技能培訓提升,培養高素質返鄉創業者。
業內人士指出,許多技能培訓時間短、效果差、培訓內容不集中,難以滿足需求。相關部門應增強農民工返鄉創業技能培訓的緊迫感,把返鄉創業技能提升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抓,從三方面實現突破——
把培訓班開到農民工家門口。目前縣級和廣大農村地區缺乏符合條件的培訓基地、師資和設施,而農民工由于受交通及食宿條件的限制,參加培訓的熱情不高。對此,應通過建立創業技術導師專家志愿團隊,把培訓班開到農民工家門口。
實行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開展返鄉農民工創業前技能提升培訓。一是對有創業意愿的返鄉農民工進行引導性創業技能培訓,另一種是對有一定規模的返鄉創業農民工進行發展性技能培訓。向他們傳授符合本地特色的農業產業技術,包括農業高科技技術推廣應用等。
加強跟蹤服務和指導,把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訓融入農民工技能提升計劃。大力發展“互聯網+”模式,建立返鄉創業培訓實習基地,動員知名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等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創業實習和實訓技術服務,幫助創業者解決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