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產改”進行時】
原標題:中鐵四局集團為建筑產業工人成長鋪路搭橋(引題)
農民工也能像金子一樣閃光(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華 通訊員 范敏 文良誠
食堂就餐,產業工人11時30分開始,其他人員晚半個小時再開始。這是中鐵四局四公司鋼結構分公司電焊工陳航在項目部上特別注意到的一個小細節。
“作為一名產業工人,我是幸運的。因為有重視、關心我們綜合素質提升的企業;有傳我經驗、助我成長的同事;有彼此相攜、同舟共濟的和諧氛圍?!痹诠窘M織的一次征文活動中,陳航動情地分析自己的成長“動因”。
“幸運”的陳航沒有辜負這些“動因”,他從一名電焊“小白”開始,逐漸成長為在多次勞動競賽中斬獲大獎的“獲獎專業戶”,個人更是在2022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隨著建筑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工人群體已成為建筑施工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何培育與建筑業當前發展相匹配的成熟、穩定、規范的建筑產業工人隊伍,成為擺在建筑企業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
作為一家大型建筑企業,中鐵四局集團以“鑄魂工程、賦能工程、建功工程、幸福工程”四大工程為抓手,創新實踐企業與農民工責任義務共擔、安全質量共管、管理效益共贏、文明和諧共建、使命夢想共圓的“五共”管理模式,努力探索一條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新路徑。
項目上建起產業工人社區
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住宿區,工人們可以前往自助健康體檢中心、心理咨詢室、幸福書屋、關愛農民工志愿者服務站等場所,或是解決自己的實際困難,或是學習“充電”。這是中鐵四局在合肥新橋機場先行段項目上打造的新型產業工人社區出現的新景象。
在這樣的產業工人社區里,工人們可以通過民主選舉,加入產業工人社區民主管理委員會,參與到社區民主管理的事務中來,讓工人真正成為產業工人社區的“主人翁”。
建筑企業的一大特點就是工人跟著項目走,他們的“家”是移動的、變化的。如何讓移動的“家”能夠更加溫馨,中鐵四局的做法是,積極將城市生活社區理念融入工程項目駐地建設中。
中鐵四局在項目上成立的產業工人社區,配置有社區食堂、便民超市、理發室、醫務室、活動室、探親房、快遞柜、電影房、親子樂園等一系列服務設施,打造集生活、娛樂、學習于一體的產業園式駐地。
產業工人社區同時引入物業化管理服務團隊,為廣大產業工人提供“管家式”服務。有些社區里還會組建產業工人志愿者服務隊、伙騎兵服務隊,為工人們提供送餐、購物等服務,進一步滿足產業工人的生活需要。
為建筑產業工人全方位賦能
年輕時蹬過三輪、打過工、開過工廠,履歷“豐富”且嘗盡四處碰壁滋味的魏大翻如今在中鐵四局擁有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他經常為此感慨,“我沒想到農民工也能像金子一樣閃光!”
“好好干,在我們這兒,農民工干好了一樣可以成為技術骨干?!笨吹轿捍蠓膶W習勁頭比較足,班長不僅給他推薦了大量書籍,還找到特別有經驗的老拼裝師傅教他拼裝技術。魏大翻不負眾望,在多個地鐵項目施工中獨當一面、成績突出。他還先后獲得“安徽省最美農民工”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個榮譽。
在中鐵四局,想要提升技能素質的工人總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途徑。集團公司為此實施產業工人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開展“名師帶徒”活動,為有能力、肯學習的產業工人選配項目技術骨干、產業工人技術能手擔任導師。
一線工程項目部同時設置產業工人技能提升培訓室,融入多媒體教學和模型體驗區,常態化開展“我為工友講一課”“一周微課堂”“技術課堂進一線”等活動。
激發建筑產業工人潛能
作為一名參與中鐵四局南昌地鐵4號線項目建設的農民工,魏源參與了方案小組和QC技術攻堅小組,一起破解施工中的技術難題。通過他們的共同努力,泡沫玻璃保溫施工質量一次合格率有了顯著提升。
為項目獻良策,讓魏源意識到,只要肯努力,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在中鐵四局實施的“建功工程”中,打造“會管理出效益”的新時代產業工人正是其首要目標。
結合工程建設需要,中鐵四局與地方工會聯合開展了多輪產業工人技能比武、技術練兵活動。2019年以來,中鐵四局連續多年與安徽省總工會聯合舉辦“安徽省重點工程農民工崗位技能競賽”,百余個重點工程項目的千余名產業工人同臺競技,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電工、電焊工、鋼筋工等技術工人。
此外,中鐵四局工會將施工班組作為勞動競賽的主要參與者,倒排節點工期,明確考核獎勵標準,每月、每季進行總結考核表彰,評選先進集體、工地之星。
截至目前,200多名在歷屆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施工企業勞務人員、勞務派遣人員,按照規定錄用為企業正式員工,為優秀的產業工人提供了良好的職業發展通道。有9000余名產業工人通過中鐵四局搭建的職業發展通道成為企業認定的技工、技師、技能專家和高級技能專家、首席技能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