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乎近3億老年人福祉,多部門解讀發展銀發經濟——(引題)
聚焦“關鍵小事” 培育產業新動能(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于靈歌
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國家發改委、民政部等相關負責人詳解支持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有關情況。
將“預備于老”相關產業納入范疇
關于銀發經濟的內涵,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明表示,綜合考量后將銀發經濟界定為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具體來看,包含“老年階段的老齡經濟”和“未老階段的備老經濟”兩個方面。從國家的規劃引領看,將“預備于老”的相關產業納入銀發經濟范疇,是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框架下的總體考慮。從個體的生命周期看,在未老階段進行物質和財富儲備、健康管理,在老年階段才能更好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劉明指出,推動銀發經濟發展,要堅持統籌協同原則。在處理民生和經濟、事業和產業關系上,《意見》始終圍繞人民群眾需求,將“解難題、強產業”作為兩個關鍵著力點。一方面,將發展民生事業放在優先位置,聚焦老年人吃飯、購物、就醫、養老、文化等身邊的“關鍵小事”,覆蓋居家、社區、機構、社會等生活場景,既保障基本民生、剛需服務,又方便老年人享受美好生活。另一方面,結合時代發展和老年人需求變化,重點培育一批市場前景明確的潛力產業,以市場化方式引導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參與,豐富和擴大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霸诎l展方向上,推動事業和產業協調統一、互促共進,實現‘1+1>2’的效果?!?
催生新領域和新賽道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張世昕表示,我國有近3億老年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老年人期待提高生活品質的愿望和需求在不斷增強,特別是以“60后”為代表的“新老年群體”,推動著需求結構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既包括傳統的“衣、食、住、行、用”等實物需求,也包括健康、養老等服務需求,還有藝術、體育、休閑、娛樂等“詩和遠方”的新需求。
“銀發經濟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涵蓋一二三產業,孕育著新機遇,也必將催生新領域和新賽道?!睆埵狸空f,發展壯大銀發經濟,就是要以需求牽引供給,積極回應老年人核心關切,從關鍵小事著手,滿足各類養老需求,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同時,以供給創造需求,推動實現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建設現代化銀發經濟產業體系,將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能,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劉明表示,銀發經濟覆蓋面廣,但現階段相關產業主要集中在餐飲、護理、保健等基礎養老服務方面。針對一些產業短板弱項,《意見》結合供給端的發展基礎,依據老齡群體和備老人群的需求特征,從老年人自身需要的老年用品、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和康復輔助器具,到抗衰老、養老金融和老年旅游等高品質服務,再到全社會適老化改造,重點謀劃了七大潛力產業。
更好滿足銀發群體的消費需求
《意見》對養老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要求。民政部養老服務司負責人李永新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將重點增加養老服務供給。同時,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態。發展智慧養老服務,開展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養老特色基地建設和智慧健康養老試點示范,制定智慧養老院、智慧助老餐廳、家庭養老床位等行業標準,打造智慧化解決方案。推進適老化改造,持續落實“十四五”時期支持200萬戶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任務。發展養老金融,豐富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
為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表示,下一步,將針對老年人衣食住行醫等不同的場景需求,鼓勵和引導生產企業開發更多更加人性化、品質化、品牌化、實用化的老年用品。同時,千方百計提品質、優服務。
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負責人朱光耀表示,將優化銀發消費發展環境。積極發展健康消費,優化商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銀發群體健康消費需求。深入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鼓勵試點地區社區開展商業設施適老化改造,發展社區食堂,擴大老年助餐服務,鼓勵家政、護理人員進社區,提高便民服務“溫度”。此外,推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強化發展支撐。
(中工網北京1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