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曲庫乎鄉江什加村是我國藏區著名的“藏靴之鄉”,藏靴制作在依山傍水的江什加村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萍既找娓淖兩畹慕裉?,古老的藏靴在一定程度上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然而,它卻被一名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選擇用來創業。
31歲的完瑪仁增祖輩生活在江什加村,對家鄉和藏靴,完瑪仁增懷有一份旁人難以體會的情感?!昂芏嗳丝赡茈y以理解,在互聯網和科技創新熱潮一浪蓋過一浪時,我這個學電腦的為什么卻背道而馳,撿起了過時的藏靴和手工業?!蓖戡斎试鲂χf。
完瑪仁增2007年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信息工程專業,是當時家鄉少數能夠去北京讀書的大學生。畢業后,他回到家鄉自主擇業做起了餐飲,兩家藏式餐吧開得紅紅火火。
“餐飲生意做好后,我想繼續挑戰自己,做一點更多的事?;ヂ摼W和科技創新雖然都很熱,但都不適合在家鄉干。后來,我突然發現藏區的老百姓對古老的藏靴仍然有感情也有需求,而如今整個藏區居然沒有一家像樣的藏靴企業。江什加是‘藏靴之鄉’,也許這條路是上天幫我選的?!蓖戡斎试稣f。
完瑪仁增的藏靴公司在江什加村一處坡地上,一小排絳紅色的平房前豎著清理皮張的金屬架,平房按功能劃分為不同的制作間,走進去,可以看到清理好的牛皮、麻線、氈料、針錐等。在成品間,幾十雙制作好的藏靴整齊陳列在壁柜上,有花色的、全黑的,有皮氈相拼的、也有里外全皮的,令人感受到一種古樸和厚實。
73歲的卻登是江什加的老匠人,制作藏靴有51年了。如今,卻登不僅是公司的技術總監,而且和兒子一道成為公司的股東。
“我不擔心藏靴沒人要,因為我們藏族人住的地方大多寒冷冰雪多,藏靴穿起來保暖,走路穩當,老人喜歡年輕人也喜歡。藏族人每年有很多法會和節日,藏靴是必不可少的東西?,F在不少人都想買地道的藏靴?!眳s登說。
完瑪仁增告訴記者,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藏族歌舞和藏區旅游,歌舞演員、團體以及藏區游客成為藏靴不可忽視的顧客群。他們的藏靴嚴格按照傳統工藝選料、制作,每雙售價在650到4000多元,成本則可以控制在售價的三分之二以內。公司成立不到1年來,已有多家客戶上門聯系選購,但是他們不急于銷售,一是要保證質量,二是要對品牌、營銷進行統一規劃,爭取一上路就步入正軌。
如今,在完瑪仁增的藏靴公司中有17名手藝嫻熟的工匠,最忙時,各類工人有50多名,員工全部是江什加村村民,每月每人可掙到1000多到3000多元。鑒于完瑪仁增的藏靴公司在產業扶貧上的作用和前景,同仁縣有關部門給予了公司110萬元的扶貧貼息貸款。同仁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娘毛才讓告訴記者,藏靴是藏族傳統文化,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范疇。完瑪仁增的公司如果在藏靴的挖掘和傳承上達到國家政策要求,將有希望獲得進一步的扶持。
“誰說只有做互聯網和科技創新才有‘錢途’?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對自己選的這條路有信心?!蓖戡斎试稣f。(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