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農民工“送飯碗”“造飯碗”,鋪平融入城市“階梯”
重慶“農民工日”定制就業創業“菜單”
中工網記者 李國 中工網實習生 孫雅純
11月5日,重慶迎來第11個“農民工日”,當天,全市部分企業走進農民工聚集的公租房社區、人流量大的商圈等舉辦招聘會。同時,農民工的創業成果也在當天得到展示。
據了解,自10月末至11月上旬,重慶市各部門圍繞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推出了包括舉辦大型招聘會、開展技能培訓、提供創業條件等一系列為農民工量身定制的就業創業“菜單”。其中,協調各方舉辦招聘會是給農民工“送飯碗”,而相關單位開展針對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和搭建創業平臺則是為他們自己“造飯碗”提供條件。
搭就業平臺給農民工“送飯碗”
每年11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是重慶市專門設立的“農民工日”。今年的“農民工日”前后,重慶市與農民工相關的各個部門已組織協調開展了各類幫助農民工就業、創業的活動。
11月19日早上,家住九龍坡區民安華福的農民工楊德友早早來到了社區廣場,等著招工企業的到來?!拔以瓉硎窃谝粋€工廠的倉庫做保安,但是現在工廠效益不好,我拿到手的工資太少了?!睏畹掠迅嬖V記者,他今年已經58歲了,由于沒有技術和學歷,一直未能找到新的工作。
就在記者與其交談時,招工企業陸續到了現場進行布置,到上午10點左右時,已有20多家招工企業到了該社區,提供了百余個就業崗位,吸引了500多名農民工參與。同時,由重慶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帶去的涵蓋家政保潔、保安、豬肉分割工、總量分揀工等50余個工作崗位,因招聘條件放得相對較寬,而且薪資也比較有競爭力,備受楊德友等農民工的青睞。經過比較篩選,楊德友最終與一家招聘總量分揀工的企業達成了就業意向。
“其實嚴格來說整個11月可以被稱為‘農民工月’,我們會開展一系列幫助農民工創業、就業的工作?!敝貞c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員表示,每年秋冬之際屬于各行業流動性較大的時期,這就需要政府部門來創造平臺、提供信息,給沒有技術、學歷的農民工送個“飯碗”。
“就業創業超市”為農民工“造飯碗”
記者從重慶市人社局了解到,重慶市目前出臺了《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明確提出開展就業創業服務超市創建工作,建設標準化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提供招工、培訓、創業指導等公共服務。對此,記者19日走訪了位于民安華福社區的重慶市首個社區“就業超市·創業苗圃”就業創業平臺。
“我們根據社區居民需求,已經開設了微企創業、育嬰師、家電維修、電商、家政服務等各類技能培訓班45期?!泵癜踩A福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就業超市”每月20日舉辦就業“趕集日”招聘會,吸引附近用人單位與待業居民雙選。
36歲的農民工周川國原是重慶一家工廠的機械維修工,由于工廠倒閉,他在家待業了大半年,后通過參加該社區舉辦的家電維修技能培訓班學習,從擺攤攬活到門店經營,他只花了數月時間。如今,周川國在該社區已經是響當當的維修“大師”。
類似周川國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該社區的“就業創業超市”已經累計成功推薦就業3000余人,“創業苗圃”以臨時攤區為載體,在社區劃設臨時攤位411個,已經幫助795人走上創業之路。
采訪中,多位農民工告訴記者,他們以前都是吃力氣飯,現在越來越想學個技術在手,所以,每當附近的社區或其它部門組織的技能培訓活動他們都會找時間參加,學到技術后,找工作也容易一些。
“加強技術培訓、提供創業機會等舉措都是為了能讓農民工自己‘造飯碗’?!庇惺嗄晟鐓^工作經驗的羅芳認為,有的農民工只需要一個穩定的工作崗位;有的缺少的是技術;還有的缺創業機會,而“就業創業超市”等舉措能讓他們有多種選擇。
“搭積木”,鋪平農民工融入城市“階梯”
來自重慶秀山自治縣的劉代華是一名返鄉農民工,他從一個到無錫某鑄造廠打工的小技工,華麗轉身成為秀山“武陵椿”品牌創始人,現企業年產值近千萬元,帶動當地近3000戶農民增收。
劉代華20歲就去無錫打工,在外打拼9年后決定返鄉創業。2015年4月在重慶人社部門支持下,劉代華的香椿芽加工廠正式落戶秀山縣工業園區,同時他參加了人社部門組織的創業培訓,學會了解決產品知名度不高、渠道擴張受阻的問題。
為更好地幫助農民工融入城市,重慶通過政策搭積木、盡快鋪平臺階,大力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同時以中職學校、鄉鎮成人學校、社區學院學校、社會培訓機構等為依托,針對農民工年齡、技能水平、工作經驗等特點,分類開展了各項免費技能培訓,增強農民工就業創業的競爭力。